黑科技,雅迪Lightning LS-218電動摩托車352km/h,續航可從北京到石家莊
[提要] 黑科技,雅迪Lightning LS-218電動摩托車352km/h,續航可從北京到石家莊
關于摩托車的未來,其實很多行業的人還是保持著觀望,或者悲觀的角度的,JC君覺得在這個星球上兩輪摩托這樣的交通工具肯定不會因為一些其他因素而消失,只是大家各自看待未來的角度更值得我們去反思,也許不是未來不好,而是重大革新的未來不一定是你愿意看到的....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這款電動摩托車:雅迪Lightning LS-218 ,從它身上也許我們看到的是摩托車不一樣的未來,用十年的時間,讓電動摩托車創下高達352公里的時速,至今仍是世界記錄的保持者。這是一款新型的高科技產物,無論是造車理念還是實車的驚人實力,都是行業的先行者 。
JC君今天先聊聊它的相關歷史,了解一個從無到有的傳奇經歷。
1995年, Lightning Motors 的創辦者 理查德·哈特菲爾德 先生應邀做為一個電動保時捷賽車隊的賽車手,當時這個電動保時捷賽車隊一心想要贏得一個國家級電動車輛公路競賽的冠軍。可是當時電池技術還不過關,還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密度。
但是電動保時捷驗證了電動車的可行性,也讓理查德非常感興趣,他覺的對于汽車來講,兩輪車的空氣動力學和更輕的重量,更適合使用電池驅動,這是Lightning Motors公司的開端。
2006年,隨著鋰電技術的成熟,Lightning 將一臺Yamaha r1 仿賽改裝成了世界上第一臺鋰電池運動款電動摩托車E1。“E1”證明了鋰電電動車是可以與傳統摩托車相抗衡的。
這樣的成功讓Lightning非常興奮,技術驗證成功,后面的工作就是把它做到更好。隨后Lightning設計和制造了一個新的原型超級電動摩托車,并在2009年打破了相關陸地記錄,2010年贏得第一屆北美零排放錦標賽。
2011年,Lightning打破了它自己的陸地速度記錄兩次,而且成為第一個速度超過200mph(約合321km/h)的電動摩托車公司。
隨后,Lightning 多次在國際摩托車聯合會電能大賽,拉古納塞卡和在法國勒芒舉行的國際摩托聯合會世界總決賽中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在2013,Lightning全面贏得了派克峰國際攀巖,比頂級競賽摩托車快20秒。
對于Lightning來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也是實現了一個很多年前大部分專家認為不可能的目標。新型事物的出現,質疑聲必然會很多,不過有了派克峰國際攀巖的勝利,Lightning開始把電動車輛的質疑者們變成信徒。
盡管雅迪Lightning LS-218已經是世界上最快的電動摩托車,不過雅迪Lightning并不滿足,因為技術本身在進步,市場也在風云變化,隨著越來越多廠家的加入,這款蛋糕的爭奪戰越來越激烈。
雅迪Lightning LS-218之所以成為“先行者”,主要在于它生長的土壤,LS-218的公司雅迪Lightning將總部放到了硅谷,這是全球科技創新的圣地,擁有斯坦福大學等頂級學府,也誕生了微軟,谷歌和蘋果等全球化的企業霸主。這樣的土壤,才適合顛覆者的生存。
從上面的視頻中,讓人感受到了雅迪Lightning LS-218的暴力,之所以稱為傳奇,還是要看看實力,它352公里的時速便是最好的證明,它不但是全世界最快的電動車,而且也比大多數的摩托車更快。
LS-218如此驚人的動力來自IPM水冷馬達,可以提供150kW 以上的動力,相當于201hp馬力,而且車重在225千克左右,使其擁有了強大的加速能力和極速能力。
可以對比幾款典型的摩托車,寶馬S1000RR峰值功率為199馬力(146kW),車重204kg,極速在303 km/h左右。2014年川崎發布了Ninja H2R,有著300hp的輸出,川崎給出的最高時速為357km/h。由此可見,在功率,極速和車重方面,LS-218都是一款非常優異的電動摩托車。
而且,LS-218擁有優秀的懸掛系統和制動系統,具有良好的操控性。搭配全可調前叉、全可調后減震、雙Brembo T-Drive 320mm 全浮動碟和Brembo GP4-RX CNC 輻射對四卡鉗。
作為一款電動摩托車,而且性能還如此優異,那么它的續航能力如何呢?雅迪Lightning為這款摩托車配備了三種不同容量的電池組,分別是380V 12千瓦時的電池組(續行160-193公里) ,380V 15千瓦時的電池組(續行193-241公里)和380V 20千瓦時的電池組(續行257-289公里)。
也就是說,裝載最大容量的電池組,在理想的狀態下可以讓你從北京市中心騎到河北省會石家莊。最小容量的電池組也可以從上海比較從容的騎行到杭州。
轉載請注明“電動車商情網”:
http://www.q88888888.com/news/html/201611/2016110114031991.htm